疫情之下——大陸餐飲業的轉型之路

文/劉安然 圖/劉安然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春節期間中國大陸的餐飲業遭受重創,雖然到了3月,國內疫情已趨於緩和,醫生仍建議群眾盡量在家做飯,避免因為店員接觸或聚眾堂吃,增加病毒傳播風險。因此,中國各大餐飲公司及餐飲店紛紛開始發展線上經濟,從烹飪用的大米蔬菜到單人小火鍋,幾乎都可以網購。
和大門緊閉的餐飲門店相反,一種近年新興的電商平台——自營生鮮及配送服務,也就是線上買菜APP越來越受歡迎,較有代表性的包括順豐優選(成立於2012年)、每日優鮮(2014)、叮咚買菜(2017)等。坐在沙發上拿一部手機就可以訂購食材,在疫情間為人們解決了“超市人多”的顧慮,因此業績顯著,特別是新鮮蔬菜常被搶購一空。
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國餐飲業經營狀況和發展趨勢調查分析報告》顯示,疫情期間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達100%以上,恆大研究院估計,餐飲業7天內就會損失超過5000億人民幣(約2兆1281億新台幣)零售額。廣受歡迎的西貝餐飲集團,也在疫情期間不得不關閉它的400家門店,董事長賈國龍表示,即使他們貸款發工資,也撐不過三個月。
2月底以來,隨著大部分地區的復工潮到來,餐飲公司有了扳回一局的希望,大量商家進駐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平台,就連一些平時以“絕對不送外賣”為傲的商家也妥協了。叫一份餛飩麵、炒飯沒什麼稀奇,但現在,就連平常在店裡才能吃到的火鍋,也可以打包了湯料送到樓下,可謂是疫情期間吃貨們的救星。
外送服務與堂食相比,具有不少吸引顧客的優點,例如方便迅速、團購還可以享受更大的優惠等。這次的疫情也許會成為大陸餐飲結構轉型的契機,推動大陸餐飲業更加向線上經濟靠近。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馬太福音6:34)
Therefore I say unto you, Take no thought for your life, what ye shall eat, or what ye shall drink; nor yet for your body, what ye shall put on. Is not the life more than meat, and the body than raiment? (Matthew 6:34)
外送包裝袋上附有“體溫檢測卡” 多款網上買菜APP
多款網上買菜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