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腹地——「豫」河南,中原美食篇

記者/李美 圖片來源/網路
「民以食為天。」這句話的意思是老百姓以糧食為生活的根本。在歷史傳承幾千年的中國,食物一直是被較為看重的一環。中國的八大菜系更是被西方的人所嚮往,大量的遊客為了品鑑這所謂神秘東方的美食不惜千里迢迢趕來。這八大菜系,若要追根溯源的話,那就是河南,「天下菜系源於豫、始於伊尹盛於宋。」
豫菜主要分為中扒、西水、南鍋、北面這四種。本篇就主要重點介紹下西水與北面。
洛陽水席
西水又稱為水席,源自於河南洛陽。其地理氣候由於洛陽三面環山,雨量較少,氣候乾燥寒冷,當地人們喜歡以酸辣來抵禦乾燥寒冷。用當地的特產配上酸酸辣辣的熱湯,久而久之就逐漸演變成了地方特色的洛陽水席。水席的特點一是全部的熱菜都有湯;二是熱菜吃完一道撤走再上一道,就像流水一樣。全席共有24道菜,上菜的順序極為講究。先上8個冷盤作為下酒菜,葷素搭配,總共16樣。再接著4個大件,為主菜。每道主菜都有兩道輔菜,所謂「帶子上朝。」最後再是4道壓桌菜,以上便是水席全席。
鄭州燴面
北面主要為麵食。其中以河南燴面最有名。相傳唐太宗再快要登基的前一年寒冬臘月裡患病落難與一個回民家裡。這家人用麋鹿燉湯,又和麵進去。李世民吃後渾身暖流湧現,寒疾大癒。後來人們就拿羊肉來代替麋鹿,成就了如今的羊肉燴面。
燴面的高湯是以羊肉、帶骨髓的羊骨經過5個小時的大火熬製,再轉為小火煲湯。加入7種以上的中藥為調料,最後熬製成乳白色,又稱之為白湯。燴面的麵條則是用高筋粉先製作成柔軟的麵團,再用手在空中一邊甩,一邊撕拉,約兩指寬後成形。是一種寬麵條的麵食。
中華文化對食物的匠心傳承足以看出,中國人是多麼看重和講究烹飪。不同的省份以及不同的地區,都會隨著氣候,人文與特色而產生截然不同的美食。中華美食是幾千年的傳承與歷史沈澱,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因為 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馬書14:17)
For the kingdom of God is not meat and drink; but righteousness, and peace, and joy in the Holy Ghost. (Romans 14:17)